Creation Care Consultation Participants
Statement

洛桑運動全球專題諮詢會議 —「關愛保育受造世界與基督福音」 行動呼籲

2012年11月 牙買加 聖安妮

引言

【洛桑運動全球專題諮詢會議 —「關愛保育受造世界與基督福音」】,於2012年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二日,假牙買加聖安妮舉行,會議在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會議所發表的宣言《開普敦承諾》的基礎上,探討《承諾》中有關保育受造世界這課題的進一步行動。我們這一羣共五十七位與會代表,來自加勒比地區、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歐洲,共廿三個國家,分別從事神學教育及研究、帶領教會、科學研究,及在不同的社區發展和自然保育機構中服侍。是次諮詢會議,由洛桑運動與世界福音聯盟合辦,為期五天。主辦國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與會者一方面享受、思考神奇妙美好的創造奇工,並為此慶祝,一方面研讀及思考許多聖經經文,包括《創世記》第一至三章、《詩篇》第八篇,及《羅馬書》第八章等,並以此為基礎,圍繞着「神的世界」、「神的話語」,和「神的工作」三個主題,同心禱告,討論和審議有關課題。這次諮詢會議開始前不久,颶風「桑迪」蹂躪加勒比海地區,並在迫近北美東岸時造成強烈的破壞及嚴重人命傷亡,更提醒我們這次專題諮詢會議是何等迫切、適時和重要。

兩個主要的信念

在會議上,透過討論、學習,並一起祈禱,我們達致兩項基本結論:

愛護保育受造世界確實是一個「在基督主權裏的福音議題(CTC I.7.A)。我們在會議中反覆研讀思考聖經的啟示,包括上主創世的原意及計劃、對人類發出關愛保護受造世界的命令、基督復活的記述,和在基督裏萬物都要與神和好的深邃真理,基於對這些聖經啟示的認知和所得啟迪,我們重申:在我們回應福音召喚時,必須包括關愛保護受造世界,這福音就是我們藉宣講及行動向世界宣告,神已經成就和將要完成拯救整個世界的好消息。這不僅是合乎聖經一貫真理,更加是我們整全宣教使命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也是我們向上主敬拜的表達,頌讚祂透過耶穌基督實現奇妙救贖計劃。因此,這種整全復和的服侍與我們在上主面前的澎湃喜悅和盼望互為表裏,即使受造世界沒有陷入危機,我們也會樂意關懷照顧。

我們面臨的危機,迫切而危急,設法化解實在刻不容緩。世上眾多最為貧窮羣體、生態系統、植物與動物物種所處身環境,經受多重暴力摧殘,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森林遭過度砍伐、生物多元性質的喪失、水資源分配日漸緊張、水土空氣污染等。我們再也不能因自滿而無動於衷,及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裏。我們對上帝、鄰舍,和對更廣泛受造世界的愛,以及我們關心公義是否得彰的熱切情懷,驅使我們肩負這個「迫切及先知性的生態責任」(CTC I.7.A)。

採取行動的呼籲

根據上述兩個強烈的信念,我們呼籲全教會,依靠聖靈的能力及帶領,從根本徹底地及忠心地關愛上主的創造,展示我們對基督更新轉化力量的確信和盼望。我們呼籲洛桑運動、福音派領袖、各國的福音派組織,以及所有地方教會,立刻從個人、社區、國家和國際各個層面響應這呼籲。

具體來說,我們呼籲

1. 一個簡樸生活方式的新承諾。有鑒目前的生態危機,大部分源於數以十億計的人生活放任,我們重申洛桑運動簡樸生活方式的承諾(LOP20),並呼籲全球福音派社羣採取措施,不論是個人和集體層面,以尊重上主在受造世界美善恩賜中,所設下的適當界限裏生活,並進一步從事復修和保護,以公平方式分享其中的豐盛

2. 全新和強而有力的神學建構。我們特別需要在以下四方面的指導:

  • 一套完整的關愛受造世界神學,藉以透過神學院、聖經學院,以及其他媒介,裝備牧者,使他們能在這範疇上教導會眾。
  • 一套探討人類身份的神學,讓我們正視人類一方面是受造世界的一份子,但同時又在受造世界中擁有一個特殊的角色。
  • 一套挑戰當前流行經濟意識形態的神學,好讓我們關注及正視人類在受造世界裏根據聖經教導管家身份及角色。
  • 一套探討在基督裏的盼望及祂第二次再來的神學,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正確指導與啟迪來關愛受造世界。

3. 發展中地區教會的領導角色。正是因為在當前的生態危機裏,發展中地區所承受的影響最為嚴峻,它們更需要起來向各全世界申訴,要求包括自己在內的各方都關注及正視受造世界保育的問題,並付諸行動。我們這羣專題諮詢會議的與會者更進一步請求,發展中地區的教會行使領導角色,在全球基督教會裏,為推進福音的宣講及關愛受造世界的行動設定議程。

4. 動員全教會和整體社會的參與。教會的動員必須在地方堂會中開始,並必須包括那些過去遭忽視的羣體,例如婦女、兒童、青少年和原住民,以及富專業知識及經驗的專業人士和擁有其他資源人士,鼓勵他們投入和使用已有的恩賜才幹。動員及參與必須平等而廣泛,其中包括與政府、企業、民間社團和學術界等方面的領導人,展開正式、迫切,和具創意的對話及商討。

5. 在未得之民中的「環保宣教使命」。我們認同洛桑運動就福音遍傳普世而發出的歷史性呼籲,並同時深信,當前的環境挑戰,是現今世代裏其中一個向未得未信之民羣體,展示基督的愛及建植教會的最大機遇(CTC II.D.1.B)。我們鼓勵教會推動「環保宣教」,作為宣教工作一個全新範疇(類近於醫療宣教的功能)。

6. 以根本及徹底的行動面對氣候變化挑戰。我們與會者再次確認《開普敦承諾》中的聲明:「全球氣候變化已構成嚴峻和迫切的挑戰」,而且將會「為較貧窮的國家帶來相對於富裕地區而言不成比例的嚴重影響」(CTC II.B.6),我們呼籲各方採取行動,從根本上徹底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設法建立更富韌性、能應付預期會發生氣候災害衝擊的社區。我們明白,這些行動指向一種具體實踐,讓我們遵從捨己、背起十字架,及跟隨基督的命令。

7. 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我們對厚賜百物的上主心存感激,並堅信要在受造世界中作為優秀的管家,我們敦促食物生產業界,在包括種植及畜牧的農業、漁業,和所有其他形式的糧食生產過程裏,運用有利於環境及確保世代可以持續發展的原則,並特別注意應用的方法,例如以保育共生為念的農業運作。

8. 一個與屬上主的受造世界和諧共存的經濟體系。我們呼籲在各種經濟運作領域裏,包括經濟福祉和發展、能源生產、自然資源管理(包括採礦業和林木業),水資源管理和使用、交通運輸、醫療保健、農村和城市規劃設計和生活方式,以及個人和企業的消費模式,都致力採納恰當的思維及步驟,確保受造世界裏的生態平衡和整全。

9. 鼓勵以本土特色為主的方式,保育受造世界,以護養並優化生物多元。我們向普世教會,推薦類似上述性質的保育項目,以及任何可能被視為不過是「微不足道「只具象徵意義」的行動,因為這些都是有力地見證基督的主權遍及一切受造萬物的明證。

10. 先知式的倡議與醫治破裂的復和。我們呼籲基督徒,不論是個人或是教會作為一個整體,肩負「向掌權者宣告真理」的先知角色,通過倡議和法律行動,驅動公共政策和個人行為的改變,促進受造世界獲得護理,及更有效地支援受災社區和受威脅的棲息地。此外,我們更呼籲,教會要向因環境衝突糾紛而遭撕裂的社羣,宣告基督的復和平安,一方面動員那些擅長解決衝突的信徒,參與協助調解,同時,以謙卑的態度堅守我們自己的信念。

我們禱告的呼籲

上述每一項行動呼籲,都是建立在一個更迫切的禱告呼籲上:我們需要在意地、熱切地、嚴肅地禱告,因為我們很清楚,這是一場屬靈爭戰。我們中間許多人必須以哀嘆和改來開始我們的祈禱,因為我們並未忠心地關愛受造世界,同時,我們也沒有在個人和集體的層面,起着轉化的先導作用。然而,我們已經嘗到了神在基督耶穌裏並透過聖靈所施予的恩典和憐憫,我們瞥見在主裏完全救贖的盼望,故此,我們一起禱告,確信三位一體的神因為祂那無與倫比名字的榮耀,能夠並將會醫治我們的土地和所有住在其上的萬物。

我們這羣參加2012年在牙買加舉行的關愛受造世界專題諮詢會議的與會者,邀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基督教組織,以個人名義或代表所屬組織、機構或其他教會團體,簽署本文件,表示您同意這個<行動呼籲>,並承諾跟進。個人可登錄進入以下網址: https://lausanne.org/creationcare,然後跟隨指示將閣下名字加入名單裏。代表機構或組織簽署者應付上由機構領導人、董事會主席或獲授權代表簽署的專函或電郵(須以機構專用信箋和PDF格式),以電郵傳寄至[email protected] [涉及此程序的問題,亦可以發送到上述電郵地址]。

以上宣言,由【洛桑運動全球專題諮詢會議 —「受造世界保育與基督福音」】與會者共同協商確認, 2012119日,於牙買加聖安妮

Call to Action Writing Team:

Lowell Bliss (USA); Paul Cook (UK); Sara Kaweesa (Uganda); Lawrence Ko (Singapore).

Consultation Senior Leaders: 

Ed Brown, Sr. Associate for Creation Care; Las Newman, Lausanne Int. Deputy Director for the Caribbean; Ken Gnanakan, President, Int.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sultation Participants:

Tyler Amy (US); Premamitra Anandaraja (India); Seth Ken Appiah Kubi (Ghana); Hoi Wen Au Yong (Singa­pore); Tom Baker (UK); Frederic Baudin (France); Colin Bell (UK); David Bennett (US); David Bookless (United Kingdom); Samuel Yu-To Chiu (Canada); Paul Cook (UK); Beth Doerr (US); Stan Doerr (US); Lindani Dube (Zim­babwe); Darceuil Duncan (Trinidad and Tobago); Christopher Elisara (US); Susan Emmerich (US); Samuel Ewell (UK); Naomi Frizzell (US); David Gould (Singa­pore); Peter Illyn (US); James Kalikwembe (Malawi); David Knight (Canada); Andrew Leake (Argentina); Terry LeBlanc (Canada); Jonathan Moo (US); Juliana Morillo (Peru); Osvaldo Munguia (Honduras); Cassien Ndikuriyo (Burundi); Claudio Oliver (Brazil); James Pender (Bangladesh); Mark Pierson (New Zealand); Lalbiakhlui Rokhum (India); Thomas Schirrmacher (Germany); Sally Shaw (Australia); Chris Shore (US); Mgliwe Simdinatome (Togo); Craig Sorley (Kenya); Joel Tembo Vwira (DRC); Efraim Tendero (Philippines); Denise Thompson (Trinidad and Tobago); Stephen Tollestrup (New Zealand); Ruth Valerio (United King­dom); Peter Vander Meulen (US); Jean Valery Vital Herne (Haiti); Barry Wade (Jamaica); Serah Wambua (Kenya); Robert White (UK); Thomas Yaccino (US).

(此中文譯本只供參考之用,倘若中、英文本之意思有差異,應以英文原文為)